新闻中心

渤海新闻

渤海人寿2017年业绩大增,净利润2.2亿涨幅223.37%


发表于:2018-07-25


      日前,渤海人寿发布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渤海人寿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08.10亿元,同比增长31.02%;其中保险业务收入89.57亿元,同比增长32.86%;当年度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增长223.37%,这是该公司成立以来连续第四年实现盈利,也是利润总额和同比涨幅最大的一年。

 

      就此,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17年,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偏好,通过主动管理风险,努力实现资本、规模、风险、收益之间的平衡和匹配。同时通过完善企业治理,加强精细化管理,保持了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2017年公司转型成果得到初步显现,主要经营指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2017年利润增长基于管理品质提升

 

      对于2017年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该负责人表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业务发展方面,2017年,保监会“1+4”系列文件定调监管政策走势,指出“保险姓保、回归保障”的发展方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成为行业发展主题。渤海人寿在此进程中,紧密围绕监管政策导向,通过调结构、补短板、抓品质、拓渠道多措并举,业务发展打开新的局面;在内部管理方面,2017年,渤海人寿积极强化内控管理,把合规经营和风险防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照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总要求,公司以服务和推动公司转型发展为目标,借助SARMRA评估、风险综合评级、资产负债管理组织体系及机制建设的契机,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公司稳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总体预算费用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核心经营指标的追踪监控,有效控制了成本、提升了管理效能。

 

      据了解,渤海人寿2017年除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表现亮眼外,业务品质也得到根本性改善。数据显示:2017年度,该公司原保费占比、非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占比分别由2016年末的36.39%和0.83%提升至49.90%和63.64%,在售保障型产品占比提升至81%,非中短期产品占比达九成,连续四个季度达成保监会要求的业务结构指标,内涵式业务增长模式初步成型。同时业管客服方面的关键品质指标也表现乐观,投诉办理及时率为100%、理赔获赔率99.77%、亿元保费投诉量0.42件,均优于行业均值。

 

      与业绩大幅增长相对应的是,2017年年报中显示该公司退保金额达到35亿元,涨幅同样迅猛。该负责人就此回应称:2016年之前,渤海人寿保费规模相对小,到期保单少,退保较少;2017年由于2015、2016年销售短期产品集中到期,故退保金额上升幅度较大。面对大额退保压力,渤海人寿表示:目前公司资本金充足,流动性风险在可控范围,流动性资产较为充裕,公司流动性资产占比符合监管规定的流动性指标要求。公司将持续加强退保管理,进一步完善退保支出预测机制,积极调配公司资金,保证现金流充足,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需要。

 

      记者注意到,虽然渤海人寿2017年由于业务开展及投资资产增加,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有所下降,但519.06%的偿付能力指标仍处于行业高位,远超监管要求。

 

      2018年以“效益”为核心创新发展

 

      基于2017年良好的业绩发展趋势,渤海人寿2018年仍着眼于效益的提升。

 

      据该负责人介绍称:渤海人寿将以“效益”为核心推进2018年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借助SARMRA评估、风险综合评级、资产负债管理组织体系及机制建设的契机,不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二是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进程,以先进科技驱动服务升级,尤其在自营电商平台“渤海在线”方面,公司将引入健康医疗资源,建立会员体系,实现承保理赔线上全流程,将其打造成为一站式保险服务平台,向科技要效益;三是在业务模式方面,打破渠道边界,建立业务联动机制,重构营销体系,实现产品的全渠道销售,积极推动产业协同,走出一条具有渤海人寿特色的发展之路,向创新要效益。

 

      据记者了解,刚刚过去的1季度,渤海人寿业绩发展继续保持稳健:保险业务收入合计41.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06亿元,增幅148.11%;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60.55%,总资产达到326.51亿元;传统险和分红险的业务占比提高,分别达到57.51%和41.92%;原保费收入占比和非中短期产品占比两项指标较去年同期也均有较大提升,分别达到99.43%和57.35%。

 

      该负责人表示:2018年,渤海人寿将继续严格遵守保险业各项监管政策,致力于构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打造新时代金融保险企业,做到让客户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监管放心、社会认可。

 





  TODAY IS

20
Apri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