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专区

【保险·课堂】“适当性”原则:保险选择的关键指引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


“适当性”原则:保险选择的关键指引

 

随着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功能各异、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层次、个性化的选择。保险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用的金融产品,在人身保障、财富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产品,您是否真的买对了呢?是否因高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了不匹配自身财务状况的产品;是否因忽略产品特性,导致产品功能和实际需求出现错配……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是“产品、渠道、消费者”三方的需求脱节。

为规范市场、守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金融监管机构出台了“三适当”原则——2023年,《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要求机构建立“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机制”;2024年,《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将其纳入销售全流程。渤海人寿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公众的金融安全意识,持续强化消费者适当性管理和教育宣传,用实际行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适当性”原则的核心是:让“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匹配“合适的消费者”,具体包含:产品适当、渠道适当、客户适当。

 

如何通俗理解适当性原则?

1.产品适当——买的东西对不对?

买保险或理财产品,关键要看它能不能真正解决自身的需求。比如,本想保大病,真正适合的应该是重疾险或医疗险,却买了理财型保险,那就错配了。

买之前问自己:

我买这个主要图什么?(养老、看病、存钱?)

合同里写的保障权益是不是我认可的?

万一中途急用钱,退保损失我能不能接受?

2.渠道适当——卖的人靠不靠谱?

购买渠道是否正规,直接影响你的权益。比如,朋友圈“熟人”用高收益忽悠你买不明产品,风险极大;而正规机构的工作人员会讲清条款、风险和费用。买之前务必确认:

对方有没有销售资质?(要求出示证件)

他有没有隐瞒产品的免赔责任?(比如理赔限制条件)

付款是进公司账户还是个人账户?(警惕私人收款)

3.客户适当——你自己适不适合?

再好的产品,也要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比如,您计划购买的保险产品保费是否与您的个人年收入以及家庭年收入相匹配,如超过一定比例,将对您构成经济压力;或者有健康问题却隐瞒不报,将来可能无法理赔。买之前想清楚:

交完保费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能否接受分红、万能等新型产品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

若购买后中途退保,可能无法拿回全部所交保费,是否可承受对已交保费的损失?

我是想保障健康?规划养老?财富传承?

我们建议广大消费者买金融产品前,先按这个原则进行“灵魂拷问”,同时我还想给到大家一些购买金融产品的小贴士:

购买保险前给自己3天冷静期,避免冲动消费

妥善保管合同文件,了解犹豫期权益

有任何疑问,要随时联系保险公司官方客服咨询

大家要记住:保险产品是兼具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双重功能的相对特殊的金融工具,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成的目标均有所差异,有针对性得进行保险规划,真正根据自身需求配置保障方案就是最基本的“适当性”原则。






  TODAY IS

05
September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