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教育及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4日
提高防骗意识 守好养老钱
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识、渴望健康长寿、防备心弱等特点,以养老、健康、养生、旅游等为幌子,以高息返利为诱饵,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给老年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身心伤害,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案例简介】以“低价旅行团”“推销理财产品”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都是一点点攒的钱,基本上都扔里面了。”看到大连某公司所属旅行社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立案侦查,今年61岁的大连居民李某内心五味杂陈。从2019年开始,该公司的业务人员以“投资”的名义为李某推荐旅游等相关产品,在此后的几年里,李某在该公司旗下的旅行社累计购买旅游产品合计超60万元,现在这些钱都打了“水漂”,“不敢和孩子说。”北京也有大量老年人受骗。
2023年8月20日,辽宁省瓦房店市公安局发布的一则警情通报中称:大连某公司以免费、低价旅游等方式为利诱,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及多地,数额巨大。目前,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某峰等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侦办中。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不法分子多年经营,以高额“回报”为饵,初期足额兑现,骗取信任,吸引老年人持续加大投资,同时在老年群体通过口口相传,吸引更多人加入,属于放长线钓大鱼。
【风险提示】老年人群体如何提高防骗意识守好养老钱?
1、开拓视野,丰富生活
呼吁老年朋友多看新闻、多看报,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同时可以关注法治栏目,更多地了解非法集资各类骗局,从他人上当受骗的经历中吸取教训。鼓励老年人参与集体活动,如健身、踏青、文艺演出等,扩大社交圈、丰富生活内容,避免孤独和不良情绪的影响。
2、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能力
老年人应警惕任何“低风险投资”“高息回报”“快速致富”的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前要充分了解行业或经营项目的资信、经营范围、业务活动等,判断是否符合正常的经营规律和商业逻辑,是否具备高回报能力。在社会细分和竞争充分的前提下,房地产、旅游、种养殖等传统行业的经营利润往往不高。
3、抵制各种诱惑
认清非法集资犯罪的本质和危害,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不要相信所谓的“保本”“高息”等噱头,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4、树立正确理财观念
引导老年人理性消费,不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不购买不必要的物品或接受不必要的服务,避免上当受骗。
5、多与家人商量,时刻保持警惕
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投资前多征求家人、子女及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意见,并在子女协助下识别理财项目真伪与投资风险等,避免陷入非法集资陷阱。
内容来源(北京金融监管局)
TODAY IS